到今天,浚县已收获近8成的种子田,预计10号晚上可全部收割完毕。
今年1月,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正式通车。美化市容打造宜居生活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友谊广场是该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改造项目成果——仅11个月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的荒地,改造后已成为非洲功能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广场之一。
此外,轻轨蓝线还是电力驱动,打破传统的燃油交通耗能模式,减少尾气等有害气体排放。随着一些非洲国家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企业帮助下不断完善,民众有了更多的低碳出行选择。中国企业非常愿意分享最新技术。今年这条街上新开了七八家店,有酒吧、超市、菜摊……顺着辛多罗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街上人来人往,烟火气息浓厚。该项目集景观、建筑、市政、道路、水利、园林于一体,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河道整治标段的建设。
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当前,非洲国家正经历持续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同时也受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困扰。(参与记者:金正、李卓群、李成、刘万利、郭骏、彭立军、汪平、谢江、姚兵、谢昊、白林、王子正)。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说。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酿酒葡萄生产黄金地带和海拔1100米左右的种植酿酒葡萄黄金海拔,光照足、降水少,温差大、湿度小,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风土条件,造就了葡萄酒色泽鲜明、甘润平衡、香气馥郁、酒体饱满的特质。自酿酒体验、品鉴休闲、观星露营……在贺兰山东麓,酒庄旅游大火的背后,是文旅融合模式激发出的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动能。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贺东庄园,是宁夏历史较为悠久的葡萄庄园之一,超3000亩的庄园内有225株百年葡萄老藤。志辉源石酒庄的酿酒师杨伟明回忆,2015年之前,产区大部分酒庄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平均每亩需要300立方的水。
从矿坑到花园酒庄,附近的村民是最好的见证者。截至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种植面积达58.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
雷东生说,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葡萄长廊的美景、体验葡萄美酒的韵味,还可以在静谧的夜晚仰望星空,远离城市的喧嚣,搁下繁重的工作,给心灵放个假,感受不一样的诗与远方。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平台落户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2021年和2022年,宁夏在连续举办9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并明确将葡萄酒博览会作为永久性、品牌性活动长期办下去,不仅为宁夏葡萄酒发展带来机遇,同时搭建世界了解中国葡萄酒的平台。在2023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冬季赛上,中国产区刷新纪录收获了3枚大金奖,全部由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获得。
宁夏先后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为了让游客看得见,还能带得走,90后酒庄负责人庄梓设计了40多辆红酒巴士,游客可以坐在巴士上边品酒边欣赏窗外风光,还能下车参观沿途酒庄和葡萄园,带动酒庄葡萄酒销售。元代诗人马祖常在《灵州》一诗中写道: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这是宁夏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动写照。如今,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
早在唐代,就有诗人书写宁夏河套平原的果园风光。立足资源禀赋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
宁夏葡萄酒业的迅速发展,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此时,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葡萄酒产区而不懈努力。
这座酒庄十几年前曾是一片砂石采矿塌陷区,近年来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华丽变身为一座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2016年开始,酒庄实施了滴灌改造项目,每年的灌溉水节省了一半,2020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又进一步实现了智慧化项目改造,特别是植株长势大小、病虫害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绿生‘金的探索遍地开花。6月9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宁夏银川市开幕。西夏区委宣传部供图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坑,一棵树都没有,只有砂石和废弃的建筑材料。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立兰酒庄创始人、首席酿酒师邵青松说,从一开始,他就爱上了这片土地。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
产区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28家,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占国产酒庄酒酿造总量近40%,综合产值达342.7亿元。目前,在宁夏百余家酒庄中,A级旅游景区酒庄已达14家,其中4A级景区酒庄4家,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35万人次,由旅游带动的葡萄酒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
夕阳下,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翠绿的藤叶掩住黄土,贺兰山下的戈壁滩再也不是以往的模样。今年五一假期,西鸽酒庄的参观名额早早就预约满额,品鉴大厅和生产线内,随处可见国内外游客,这样的场景对于酒庄旅游拓展专员马英男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2021年,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授予宁夏推荐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吸引了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的目光。葡萄酒是宁夏对话世界的语言,也是世界感知宁夏的纽带。
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会,也是宁夏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葡萄酒文旅展会品牌。万里碧空,纤云不染,在贺兰山巍峨背景映衬下,初夏的风,吹过葡萄园,摇曳的葡萄枝条已进入盛花阶段,连绵百里,绿意盎然志辉源石酒庄的酿酒师杨伟明回忆,2015年之前,产区大部分酒庄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平均每亩需要300立方的水。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自然•创新•文化•生态,这4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起来就是英文单词‘NICE,寓意着美味的感受、美妙的体验、美好的愿景。
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位于贺兰山脚下的贺东庄园,是宁夏历史较为悠久的葡萄庄园之一,超3000亩的庄园内有225株百年葡萄老藤。目前,在宁夏百余家酒庄中,A级旅游景区酒庄已达14家,其中4A级景区酒庄4家,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35万人次,由旅游带动的葡萄酒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
宁夏葡萄酒业的迅速发展,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
如今,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葡萄酒是宁夏对话世界的语言,也是世界感知宁夏的纽带。
万里碧空,纤云不染,在贺兰山巍峨背景映衬下,初夏的风,吹过葡萄园,摇曳的葡萄枝条已进入盛花阶段,连绵百里,绿意盎然。这座酒庄十几年前曾是一片砂石采矿塌陷区,近年来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华丽变身为一座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截至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种植面积达58.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在2023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冬季赛上,中国产区刷新纪录收获了3枚大金奖,全部由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获得。
记者来到志辉源石酒庄旁的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负责人袁园回忆起曾经这里的场景,也不禁发出感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西夏区委宣传部供图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坑,一棵树都没有,只有砂石和废弃的建筑材料。
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中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会,也是宁夏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葡萄酒文旅展会品牌。从1984年酿造出第一瓶葡萄酒开始,宁夏始终坚持对标世界主要产区,借鉴世界先进模式,立足宁夏本土实际,经过近40年的开荒拓土、耕耘树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开展了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葡萄酒产业、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
自酿酒体验、品鉴休闲、观星露营……在贺兰山东麓,酒庄旅游大火的背后,是文旅融合模式激发出的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动能。2022年6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之首,提出提升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家级平台影响力,推进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